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01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虽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作为经济运行主体-企业却一直存在高投资-低效率的现象,尤其我国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现象比较严重。
有效的投资方式是企业利润长期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未来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而高管人员由于自身的特征不同,对公司的投资决策行为有着不同的偏好,影响公司投资效率。此外,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过度投资行为往往是由于经营管理着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引发的代理问题。
本文主要着重探究国有上市公司,公司高管个人背景特征与公司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分析高管个人背景特征与公司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变化。同时,引入公司治理机制,探讨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个人特征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
二、实证模型设计
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和理论,构建了以下多元回归模型:
1.高管个人特征与公司过度投资
为了检验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个人特征(年龄、教育专业、学历、任期、性别)各变量对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本文建立如下模型I。
(模型I)
2.变量的定义与分类
(1)公司过度投资的度量
本文借鉴相关研究及Richardson(2006)过度投资残差度量模型,衡量公司过度投资水平。形成本文的预期投资模型II如下:
(模型II)
过度投资水平无法通过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直接得出,因此本文对模型I进行回归,模型残差 >0的部分表示公司过度投资 ,值越大表示公司过度投资程度越严重。
(2)变量的定义与分类
国内外多数研究表明公司自有现金流量和管理费用对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参考国内学者关于相关经验研究引入公司自由现金流和公司管理费用作为控制变量。
3.样本的选取与数据的来源
本文研究以2009-2013年5年间我国沪深股市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初始样本。有关公司过度投资财务数据及公司治理结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服务中心―CSMAR中国上市公司研究数据库和CCER上市公司数据库。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对数据进行了筛选,剔除了:(1)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金融保险类公司,ST上市公司;(3)部分数据丢失、缺失的公司,如:财务数据、高管背景资料、高管持股比例、独立董事人数等。最终选取了2984个观测值。
三、对高管个人特征与公司过度投资的模型回归
为检验高管个人特征与公司过度投资之间的影响关系,将模型I进行回归,结果可以得出高管个人特征变量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如下:
(1)高管人员的年龄越大,公司发生过度投资行为的可能性越低。
(2)随着高管人员的学历层次的提升,公司过度投资发生可能性将降低。
(3)女性高管比例相比男性占比较低,样本数据中性别差异较小,难以体现检验的科学性。
(4)具有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背景的高管人员,更有利于公司投资效率的决策,降低公司过度投资行为。
(5)随着高管人员在职时间的增加,公司发生过度投资可能性较低。
四、公司治理对高管个人特征与过度投资之间关系的影响
1.构建模型
本文为了探究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及监督效力,结合模型I,引入公司治理机制,建立如下模型III 。
(模型III)
对于模型中的公司治理机制变量,我们选取“公司独立董事比例”、“公司高管持股比例”和“两职合一”三个变量来衡量。
2.对高管个人特征、公司治理与过度投资的模型回归
对模型III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
(1)独立董事制度并不能对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产生抑制作用。
(2)总体上高管持股能抑制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
(3)两职分离并不能对高管个人特征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整体上,我国国有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且较为严重。
(2)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中,公司高管个人特征对公司过度投资有重要着影响作用。
(3)目前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中,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并不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效力较低,并不能有效的发挥治理效率。
2.建议
通过对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与总结,结合我国的基本环境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制度,优化公司高管的激励机制;(2)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强化独立董事责任;(3)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法律建设,公平公正的保护所有者权益。